时间 : 2019-07-12服务:综合资讯
01
悲剧的开始,由10亿超短融说起。
今年1月15日,康得新自曝资金周转出现困难,第一笔超短期融资券构成了实质性违约,本息合计10.4亿元。 紧接着第二笔超短期融资券也构成了实质性违约,本息合计5.2亿元。 根据康得新的年报显示,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153.16亿元,其中122.1亿元存放于北京银行西单支行。 明明有足够的偿付能力,却说自己无法还债? 随后,更狗血的剧情被曝光了,北京银行西单支行在给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的回函中表示,银行存款该账户余额为0。 原来,康得新的大股东与北京银行西单支行违规签订了合作协议,使得公司与大股东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产生了混同。 按照协议中联动账户的设置,只要是康得新账户上的钱,都可以轻易划到大股东的设置的母账户上。 说白了,确实有122亿元在账上,只是被人划走了而已。 而且根据证监会下发的通知书显示,2014年至2018年期间,康得新大股东占用的资金合计达到531亿元。 在2月16日的亚布力论坛上,康得新的实际控制人兼大股东钟玉是这么回应的: 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康得新去年受到了很大的重创,但我们现在正在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康得新以后一定会再度崛起。 但也就是这个钟玉,早就掏空了企业,并辞去了董事长一职。02
不断暴露在世人眼前的,都是一幕幕让人触目惊心的真相。
早在去年康得新陷入资金周转困境之时,为了不让传说中的“白马企业”被时代淘汰,纾困资金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 2018年11月,张家港城投受到张家港政府委托,为康得新提供纾困资金以解困境,纾困资金高达27亿元。 但康得新的管理层拿到这笔钱以后,反而加快了掏空企业的脚步。 他们真的有想过让企业成功脱困吗?在绝对的利益面前,捞钱才是最直接的目的。 6月26日,康得新一纸哭诉企业管理层的无数“罪过”。 管理层没有想要企业经营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善,只想逐步肢解企业的优质业务板块,掏空企业而已。 对于他们来说,为了能在股市中大赚一笔,能在企业中大赚一笔,财务造假根本就不是什么事。 而像康得新这样的企业,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家。 成天不干正事,却哭天喊地说自己活不下去,不救就让企业倒闭,这套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清宫戏,很多人玩得比谁都要溜。 毕竟,会哭的孩子才会有奶吃啊!谁又会真的关心吃到奶的孩子到底是不是个乖宝宝呢? 所以,拿着纾困资金又不务正业的企业,可谓是数不胜数。 曾经因质押爆仓而风雨飘摇的爱迪尔,为了获得福建龙岩市国资委的纾困资金,发布了净利润可能翻4倍的一季度业绩预告。 在获得2.17亿元纾困资金后,业绩却突然变脸,净利润增长仅为58%,还是通过重组子公司获得的利润。 然后还厚颜无耻地表示,支持龙岩市国资委进一步增持,甚至直接控股上市公司。 紧接着,爱迪尔的实际控制人和高管,在6月15日发布公告宣布将对爱迪尔进行减持。 你看,这帮人跑得,总是比谁都快。 还有一个奥马电器,在拿到中山市政府的纾困资金后,一边宣布偿还2.7亿元违约债务,一边却又能拿出13亿元购买委托理财。 同样的企业还有麦趣尔,也都是纾困资金之后,还能拿出钱购买理财产品。 这还不是最无耻的。红宇新材的前实际控制人在拿到纾困资金后,直接转让股权与企业划清界限。 既然救了等于白救,到底当初为什么要救?03
类似这样的新闻,现在看到都已经麻木了。
三天两头,一会这个说不行,一会那个说倒闭,一会这个说爆雷,一会那个又说造假,天下乌鸦都是一般黑。 嘴上说企业经营没有任何问题,我们都只想努力把企业好好维持下去。但等钱一到手,就开始买房子、买理财,甚至直接拿钱跑路…… 为了救助这些所谓的优质企业,监管不断放水降低企业融资的实际利率。结果呢?这帮家伙都在干什么? 一边是有人大口大口地吃着人血馒头,捞得不亦乐乎,另一边却是面向老百姓的理财通道越来越窄、收益越来越低…… 以前货币基金1万元每天能赚2元零花钱,给自己每天加个卤蛋,现在每天只能赚6毛,什么都加不起。 随着流动性宽松市场利率走低,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跌破2.5%,天弘余额宝更是创下历史新低至2.269%。 不仅是货币基金,市场利率也在今年跌破了政策利率。 7月2日,银行间质押式回购7天利率跌至2.27%,低于央行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的2.55%,这意味着,银行找市场借钱还比央行借钱便宜。 即便如此,市场的雷声还在持续引爆。 7月8日,管理6000亿规模的诺亚财富发布公告,旗下的私募基金踩雷承兴国际34亿元供应链造假。 现在诺亚、承兴和京东,正在忙不迭地打嘴仗呢,似乎都没人关心最后能收回多少钱。 为什么最近的暴雷越来越多?用诺亚财富创始人汪静波自己的话来说,因为我们当前正处在信用周期的末端,暴雷只是无法反抗的宿命。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指望有形的手创造信用来弥补货币和融资的缺口,但这样的行为,本身也就容易引发更多的问题。 越是有人指望能趁乱占市场的便宜,就越容易引发更多的暴雷事件,波及更多的机构和普通投资者。 所以啊,靠保护高风险企业并不能真正稳定市场。 相反,该爆的就让它爆掉、该处置的就让它快速处置掉,才是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应当采取的措施。 当然,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这也给了我们额外的一次警醒: 1.经济下行态势仍在持续,在这个大转折时代,别再轻易相信任何创富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