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海率先开始实施被网民称为“史上最严”的垃圾分类。随之而来,上海居民与垃圾分类的各种段子刷爆朋友圈。垃圾分类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关注和热议。
除了显而易见的环保效应,垃圾分类也为相关产业带来新的机遇。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年垃圾分类市场将释放出200亿元~300亿元产能;10年内,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3000亿元。面对舆论口中即将到来的“垃圾分类时代”,相关产业、企业准备如何抢抓商机?今天,我们一起关注垃圾分类相关产业的来源参与者和垃圾分类背后那些事。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开始强制分类。“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在上海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崔明华看来,垃圾分类有个价值链条,除了政府支持、发动居民参与,也需要借助“市场的手”,利用社会力量。
今年2月,在政府支持下,上海首家从事垃圾分类活动的专业化社会组织——上海虹口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在虹口揭牌成立。该事务所成立后,目前已开展60多场垃圾分类知识宣讲培训,帮助全区1万多名楼组长组织居民开展社区生活垃圾分类。
“去年11月,正当我们苦思如何进一步推广社区垃圾分类时,习总书记来到了我们的市民驿站!”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事务所负责人杨园至今仍很兴奋,“总书记特别关心垃圾分类这件事。他说,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这句话在我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
杨园告诉记者,自己从2015年开始从事垃圾分类推广工作,当时这可是个冷门行业,如今垃圾分类已在全国掀起热潮。垃圾分类从‘麻烦事’变成了‘分内事’。市民思想的转变离不开我们专业化社会组织的努力,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实现了良性互动。
对众多垃圾处理企业来说,这股“新时尚”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垃圾分类是一件利国、利民、利企的大好事!”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龙吉生博士介绍,作为国内固废领域领军企业,该公司目前已累计取得垃圾焚烧发电PPP项目30余个,日处理生活垃圾超5万吨,名列全国前五强。龙吉生说:“垃圾分类的推广,有利于垃圾焚烧产业的发展。分类处理将降低垃圾综合处理成本,减少能源消耗、炉渣产生量和废气排放,向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减量迈进了一大步。”
专门回收废旧电子产品、废纸、废旧纺织品等可再生资源的“爱回收”(上海悦亿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曾是中国首家“互联网+环保”类型的新零售企业,每年回收废旧电子产品超过1000万台,相当于保护16.5万亩森林,减少碳排放1.3万吨。公司分类回收事业部负责人黄爱莲透露:“今年,我们计划在上海建设2000个网点,投放5000台自助回收设备。目前,500个垃圾分类回收网点已落地,日均回收峰值超100吨,每周平均有超过15万名居民通过互联网服务体系参与可回收物的交投。”
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深入人心,这一巨大机遇促进相关企业发展,也带来产业链条的延伸。
灰度环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快递环保箱的制造销售。公司负责人柴爱娜这么解释环保箱的流转模式:用新型的可降解塑料制成的环保箱替代传统的快递包装,快递人员送达快递后,当场回收环保箱,继续循环使用。同时,公司在各居民小区建立回收站点,消费者也可自行将环保箱放置到回收点,通过扫码积分换取礼品。最终无法使用的环保箱,由企业回收并作无害化处理。
“垃圾分类的实施有利于我们的经营推广。公司已与京东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未来3年内为其提供环保箱,预计可减少快递垃圾300万吨,节约胶带6500多万平方米,创造社会价值约1.2亿元。”柴爱娜说。
7月1日一大早,上海实行垃圾分类第一天,黄浦区打浦桥街道南塘社区出现了一批身穿蓝马甲志愿服的人,他们耐心地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原来,这是上海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的税务人员,利用上班前一小时,“变身”为垃圾分类志愿者。
上海市税务局第三稽查局税务干部在打浦桥街道南塘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今年以来,“减税降费”和“垃圾分类”已成为上海税务机关的两大“热词”。上海税务部门巧宣传、精服务、真落实,减税降费“送红利”,垃圾分类“添绿意”,为企业和群众送去政策春风。
上海市普陀区税务干部在上海普环实业有限公司与环卫工人座谈。
保洁环卫企业可谓垃圾分类工作的排头兵。上海普环实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唐兆海坦言:“垃圾分类的初始投资巨大,单收集、运输1吨垃圾的直接费用就要500元。再加上专用设施设备和人力成本的不断投入,企业资金流非常紧张。”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落地后,企业可抵扣的进项多了,每月将增加数万元的可抵扣进项税额,减税降费为公司后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垃圾分类,减轻的是垃圾处理的成本;减税降费,减轻的则是我们的经营成本!”上海同济普兰德生物质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勇告诉记者。这家初创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利用,让垃圾变废为宝。薛勇介绍,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环保标准,持续加大环保投入,整个环保行业前景大好。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更为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节省下来的税费可用于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员工福利待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今年4月增值税改革后,仅第二季度该公司就少缴纳增值税20多万元。再加上国内旅客运输服务纳入抵扣范围等一系列新优惠,全年预计为公司减少增值税56万余元。
上海虹口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负责人杨园说,该事务所属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是小规模纳税人,此前就没有企业所得税的负担,今年国家将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后,该所也无须再缴纳增值税。这让他们能够轻装上阵,谋求新的发展。
“今年下半年,我们准备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探索商业模式与公益模式对接的新路线,实现创造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最大化。”杨园表示。
除推动企业发展外,减税降费还让一线环卫工人得到了实惠。上海普环实业有限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连续九届获得上海市劳模集体,班组长、一线工人代表成慧说:“今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力度很大,一线环卫工人每月到手的工资多了,干劲也更足了。垃圾分类工作刚刚起步,压力不小,但我们有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好!”
住建部负责人日前表示,今年计划投入213亿元,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除上海率先开始强制分类外,其他45个城市也在进行准备。
环保新时尚,你们准备好了吗?
—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上海税务”
关于我们
—上海来亿创业投资服务中心:投融资服务,内资、外资公司注册,自贸区公司注册,代理记账,法律咨询;
—来电咨询热线:400-6588-650、400-6599-650 ;
—电话微信同步:18501671702;
—微信公众号:来亿创投;